目前地球上最瀕危的動物有哪些?它們瀕危的原因是什么?
每一天,地球上就有75個物種滅絕。很多物種還沒來得及被發現,就已經從世界上消失了。下面出現的這10種動物,曾經在地球上數量眾多,但如今卻只剩下唯一的獨苗苗了。
卡卡鸚鵡??W鵡是世界上最胖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一種鸚鵡,新西蘭特有物種,體型比較大,外表酷似貓頭鷹,它的爪子比其它鸚鵡來的大,擅長在樹枝間攀爬。據傳這種鳥的肉質極為美味,這也正是該物種走向滅絕的原因之一。截止2019年數據,全世界還有147只卡卡鸚鵡。曲角羚羊?,F在,世界上只剩3頭野生曲角羚羊了。這種極度瀕危的羚羊,兩只角呈螺旋狀,比較特別。它們生活在撒哈拉地區嚴酷的環境中,而就目前嚴峻的生態局勢來說,該物種注定要在野生環境中滅絕。
戈壁熊戈壁熊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沙漠和戈壁地區的熊類,全球戈壁熊的數量已不足20只,生活在蒙古國境內,被蒙古國視為“國熊”。小頭鼠海豚。小頭鼠海豚又叫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灣鼠豚等,是稀有的鼠海豚屬,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的特有物種,長約1.5米,重50公斤,有黑色的眼圈和嘴唇。2019年僅剩19只,其數量僅剩下約30只。此前有預測,它們將在2022年滅絕。蘇門答臘犀牛。蘇門答臘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犀牛,曾經廣泛分布于亞洲,而如今野生蘇門答臘犀牛已瀕臨滅絕,估計數量不足100頭。
瀕危的原因:
它們的繁殖地生態系統特別脆弱,受氣候變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原因是多方面的,過度砍伐,棲息地的喪失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商業用途自然是最大的人為因素,尤其是上世紀50-80年代的大規模捕殺。
吃花膠導致了什么動物瀕臨滅絕?
黃唇魚、石首魚、小頭鼠海豚。
拓展鏈接
花膠小百科
魚肚又稱魚膠、花膠,是魚鰾經剖制曬干而成。魚肚素有“海洋人參”之譽,它的主要成分為高級膠原蛋白、多種維生素及鈣、鋅、鐵、硒等多種微量元素。一般采用體型較大的鱘魚和大黃花魚為原料,經加工剖制而成。在我國的魚肚制品中,產于我國沿海,以廣東省的“廣肚”為最佳,福建省的“毛魚肚”較次于“廣肚”,但也是佳品。魚肚的品質鑒別比較簡單,除了掌握各種魚肚的特點之外,一般實物張大體厚,色澤明亮者為上品;張小質薄,色澤灰暗者為次品;色澤發黑者已變質,不可食用。
我國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我國珍稀瀕危魚類在開發和合理利用我國豐富的魚類資源的同時,對現存各類水域中的一些珍稀瀕危的魚類,必須加強保護,有條件的應積極加以增殖。
中國現已查明有80多種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動物保護法》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989),其中涉及魚類為:國家一級保護的瀕危魚類有:中華鱘(Acipensersinensis)、達氏鱘(A.dabryams)、白鱘(Psephurusgladius)、新疆大頭魚(Aspiorhynchuslaticeps)4種。國家二級保護的瀕危魚類有:黃唇魚(Bahabaflavolabiata)、松江鱸(Trachidermus-fasciatus)、克氏海馬(Hippocampuskenoggi)、胭脂魚(Myxocyprinusasiaticus)、唐魚(Tanichthysslbonubes)、大頭鯉(Cyprinuspellegrini)、金線_(Sinocyclocheilusgrahami)、大理裂腹魚(Schizothoraxtaliensis)、花鰻(Anguillamarmorata)、川陜哲羅魚(Huchobleekeri)、秦嶺細鱗鮭(Brachymstaxlenoh)11種。
體型最小的鯨魚
全世界最小的鯨魚為小頭鼠海豚,從目前的數據看,雌性小頭鼠海豚的體長約為140厘米,雄性稍小,大約在135厘米。
平時小頭鼠海豚喜歡三三兩兩的在一起活動,有時候也會組成十幾只的大型群體。
它們生活在淺海地區,很少去超過30米深的海洋里。這一習性和它們的飲食習慣相關,小頭鼠海豚喜歡吃魷魚、小型魚類和甲殼類動物,這些動物平時都生活在距離海岸線11到25公里的海域,這里有從大陸沖刷下來的豐富養料,并且比較渾濁,適合生存。
自從人類在加利福尼亞灣大規?;顒右詠?,小頭鼠海豚的生存環境就開始遭到了嚴重的威脅,數量逐年降低。到1930年代,小頭鼠海豚的數量就已經減少到150到300頭。
后來在當地政府的保護措施下有所增加,到1997年已經上升到567頭。但是,之后瘋狂的非法漁業捕撈,又讓這一物種以每年減少18%的速度走向滅絕。到2014年數量已經減少到85頭。
除了數量的減少,近親繁殖也讓小頭鼠海豚的環境適應性變得越來越差,這給種群的恢復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根據2017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小頭鼠海豚的數量已經下降到約30頭。不過,墨西哥環境機構負責人于2017年7月宣布,其實還有大約100頭小頭鼠海豚生活在加利福尼亞灣。
即便這樣,也難以改變這一物種的危險處境。目前相關組織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設在維多利亞州的一個動物拯救機構。
該機構正在試圖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提高小頭鼠海豚的數量。
2010年到2016年有哪些動物滅絕了
1. 藍喉金剛鸚鵡。(圖/KK's world)
它們棲息于玻利維亞東部一個名為Los Llanos de Moxos小地區的獨有品種,而且只有這個地區才有。截至去年的統計,在野外的數量只剩下250到300只,除了不斷被偷補以外,它們的棲息地也漸漸消失了。
2. 黑犀牛。 (圖/維基百科)
從1970年至今,犀牛的數量大約減少了90%,主要因為它們頭上的犀牛角在亞洲各地非常值錢。而這些犀牛角并非完全沒有用處,在犀牛身上反倒一直都有保護的作用。但在2014年內,就有將近1200多只犀牛為了捍衛自己死于盜獵者手上。
3. 北方鼬狐猴。 (圖/點力文秘)
這種小型樹棲靈長類動物只在馬達加斯加極北地區生活。北方鼬狐猴分布零散,到2013年時,數量可能已經沒有超過19只了。北方鼬狐猴的最大威脅來自于棲息地的喪失。為了生產木炭,馬達加斯加居民大量砍伐樹木,造成北方鼬狐猴賴以生存的森林面積大大減少。雖然北方鼬狐猴受到法律保護,但它們還是遭到當地居民的捕殺食用。
4. 遠東豹。 (圖/互動百科)
根據2015年的統計,它們的數量只有大約57只左右。在俄羅斯跟中國兩地的保育機構的努力下,它們的數量有慢慢提升當中。
5. 山地大猩猩。 (圖/搜狐滾動)
因為被獵捕的關系,目前全球山地大猩猩僅剩880只,分布于非洲維龍加山脈。那里為這種「溫和的巨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食物來源,使這種在別處已不多見的動物能在這里繁衍生息。山地大猩猩由于它粗魯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來十分嚇人。但實際上,它們是非常平和的草食性動物,且山地大猩猩大部分時間都在非洲森林里閑逛、嚼枝葉或睡覺。
6. 玳瑁。 (圖/榮國旅游網)
玳瑁為海龜的一種,它們是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一環,但是卻因為它們的龜殼有著特別的花紋而被人類獵殺,或者也常常因為被漁船的撈網困住而導致死亡。
7. 華南虎。 (圖/cnqjc.com)
最后一只野生華南虎在1994年被射殺,之后再沒有確鑿證據證明野生種群的存在。全世界人工飼養華南虎數量共有110只左右,但是這些都有夾雜東南亞虎的基因。像是客家童話《虎姑婆》中的老虎就是華南虎;而《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虎也就是華南虎。
8. 小頭鼠海豚。 (圖/inmediahk.net)
小頭鼠海豚為全世界最稀少的水中哺乳類動物,棲息在加利福尼亞灣一帶的海域,但是因為本來數量就稀少,加上很多人愛吃「花膠」,認為有食療的作用,因此更加速了它們的滅絕。
1.《小頭鼠海豚滅絕了嗎,小頭鼠海豚滅絕了嗎視頻 小頭鼠海豚圖片》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小頭鼠海豚滅絕了嗎,小頭鼠海豚滅絕了嗎視頻 小頭鼠海豚圖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www.nari64.com/guonei/3439781.html